武汉:洗衣业多年来缺乏行业标准 期待规范化
发布日期:2006-10-15 11:18:35 纺织检测网http://www.nt315.com/
利用难得的“十一”长假,市民纷纷求助于洗衣店,整理冷天的厚衣服,清洗热天的薄衣裳。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多年来缺乏行业标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眼下三镇洗衣行业正进入一个洗衣纠纷的“多事之秋”
事例
9月30日,汉口江岸百步亭某社区洗衣店,一名银行职员接过洗好的制服,发现胸口部位有一处的颜色明显比别处深,便问缘由。服务员回答,那是因为那里污迹难清洗,用特殊方法处理后衣服颜色变浅,后又补色的结果。银行职员当即表示要求赔偿。10月1日,经双方协商,这起衣服“洗花”纠纷,以洗衣店赔偿350元了结。事例二:前不久,汉口三眼桥某洗衣店,将一男性顾客的BOSS牌休闲服洗褪了色。顾客同样怒气冲天,回去找来购物发票要求赔偿。发票显示该衣服原价1100元,双方协商的结果,计算衣服折旧,洗衣店一次性赔偿顾客800元。随着天气转凉,长假来临,不少居民开始捣腾衣橱,将西装、羊毛衫、毛毯等拿到干洗店清洗。武汉洗染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年度旺季(9月下旬到次年5月),不过,新的纠纷随即产生,其症结何在?
衣物洗褪色局部洗花了 洗衣纠纷五花八门
据记者从武汉市区消协了解,在江城洗染纠纷中,衣物被洗褪色或局部洗花占比最高,达60%以上。其他类型的纠纷中,直接导致顾客索赔的,还有衣服被洗破了、衣物丢失等。“只要开洗衣店,就免不了有扯皮的。”一家洗衣店老板自嘲地说。衣服被洗破,并非是旧衣服才会出现。据业内人士透露,多数情况下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如使用甩干机时设定的转速过高,就可能造成某些衣物破损;洗涤时不注意,衣服上缀着的金属片也可能划破衣服。衣物丢失多数情况是被盗了。目前最高记录是,武昌街道口某洗衣店一次被盗100多件皮衣,店主可赔惨了。还有一类纠纷,洗衣店有口难言。那就是收进衣物时发生漏检,即工作人员未当着顾客面检出衣物原有的损伤,并做记录。这种情况下,顾客回头拿衣物时再发现此类问题,就可能导致索赔纠纷。每年6月到8月,是洗染行业的淡季,多数洗衣店门可罗雀。部分洗衣店收到一些需要干洗的衣物,往往也从“节约”考虑,不愿开启干洗机,一旦处理不慎,纠纷同样会发生。据统计,目前武汉三镇的洗衣店多达3000多家,但有大型干洗设备的只有376家。一些背街小店本小利薄,无力购买干洗机,于是“水洗”冒充“干洗”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
“放牛的,赔不起牛” 赔多赔少全靠讨价还价
说起洗衣行业纠纷多的问题,武汉可丽舍干洗店老板李江波深有感触,“这是这个行业普遍缺乏质量标准造成的。”李江波,在江城洗染界赫赫有名。1997年,他创立“新亚干洗”,在全市迅速连锁发展,曾在三镇几乎家喻户晓。2000年前后,街头干洗店“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洗衣行业几乎没有“门槛”可言。在市内背街小巷,一台洗衣机、一个洗衣盆,牵个自来水管洗衣的店子几乎随处可见,而店门口的招牌赫然挂着“××干洗”。此类店子的老板抱着侥幸心理,反正顾客送衣服来时,不会跑到柜台后察看。此外,洗衣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也严重缺乏,三镇专门为洗染行业设立的培训机构几乎为零。在武昌紫阳路某洗衣店,记者询问服务人员知道多少种污渍处理方式,对方只能说出两三种。专家说,正常的情况下,一家设备齐全、员工培训到位的洗衣店,应该能处理83种衣物污渍。但这样的店在武汉并不多,目前情况较好的有赛维、百特、小天鹅、依尔萨、可丽舍等规模较大的品牌店。洗衣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也导致赔偿标准不明。眼下,在江城一般一件普通衣物的收费标准为四五元,大型干洗店则计重量收费,高档衣物洗涤收费为15元到25元。江城洗染业的赔偿标准多年沿袭的是约定俗成的“行规”———小的问题多以不收服务费了结,赔偿多的按照洗衣收费的1比5到10作赔。“行规”称:“放牛的,赔不起牛。”按这样的赔偿标准看,单件服装价格动辄数百元、上千元乃至上万元,衣物一旦洗坏,赔偿顶多在250元左右,几乎与衣物价值不成比例。据消协方面统计,由于消费者不满这样的“行规”,从2002年起,陆续有数起纠纷上升到法院诉讼。上个月,汉口一家洗衣店当着顾客的面,对一件貂皮服装做局部干洗试验,结果弄花了一块,顾客心疼不已当场要求赔偿,店方好说歹说,还是赔了1000元。
洗衣店将评“星级” 如何洗、赔多少有望标准化
“没有行业质量标准已经严重困扰武汉洗染业发展。”8月18日,武汉洗染行业协会宣告成立,新当选的协会会长李中青说,三镇干洗店该怎么洗,洗坏了该如何赔偿,将有统一的标准了。从事洗染行业10多年的李中青脑子里已有一个同步行动计划:要在全市选出一批群众信得过的洗衣店,作为以后展开“星级洗衣店”评定的基础。与此同时,成立洗染业的专家组,尽快设立培训基地,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面料的保养和洗涤方面的专业知识。“其实,洗染是门艺术,包括洗、染、整烫、织补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学问。”“百年老店”汉口宝华洗染店的退休老师傅、织补特级大师傅家宝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为周恩来总理等多名中央领导人洗染过衣服。他说,其实目前发生的很多洗染纠纷,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都不会出现。当时从收进衣物开始登记起,都有严格的规定。毛料衣物也要干洗,不过是手工干洗,局部污渍处理也会洗花面料,染色的工艺就用上了,有时也会用到织补,再经过整烫处理。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很少有纠纷、索赔的。宝华在武汉解放前就很有名,收的都是有钱人的衣服,如果洗件衣服就出事论赔,早赔垮了。
专家:干洗不是万能的 市民洗衣避开四大误区
调查发现,在这些投诉、纠纷中,也有不少是因为顾客存在消费误区造成的。据上海赛维武汉分公司负责人董超分析,主要有四大类消费误区。
消费误区之一:干洗万能
去年11月,有名顾客将一件夹层风衣送到汉口江汉北路某干洗店,要求干洗。结果洗完后出现硬化,整件衣服像个硬壳。事后调查,这件风衣有防水涂层,干洗时涂层与干洗溶剂发生了反应。顾客指责服务人员没有提醒,服务人员说,是遵照顾客意见办事的。专家意见:不少消费者觉得“干洗肯定比手洗好”,其实是错误的。准确地说,只有毛料和羊绒类衣物才适合干洗。顾客在不清楚面料性质的情况下,虚心请教洗衣方,按对方意见处理,即便有问题,也有维权依据。
消费误区之二:一洗如新
专家意见:所有洗涤均会对衣物造成损害,衣物只会越洗越旧。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无法清除所有的污渍。特别是已经泛黄的陈旧性污渍,可能已与织物纤维发生反应,洗涤处理只能是尽量淡化污痕。
消费误区之三:轻信标志
今年5月,毛先生将一件衣服送洗前,特意查看了洗涤标志,上注有干洗符号,遂要求洗衣店按照标志处理。结果那件衣服在干洗后,变得非常坚硬,并出现多处裂缝,无法再穿。专家意见:这是目前众多洗染纠纷中出现的新问题,一些制衣厂出于各种目的误导了消费。建议洗衣前,消费者最好先向洗衣方咨询。
消费误区之四:过久存放
去年底,王小姐在汉阳某干洗店洗了一件外套,最近无意间才翻看到领衣单。等再到洗衣店取衣物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专家意见:千万别把洗衣店当成自家衣柜,最好按约定的时间取衣服,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外地洗衣新“行规”
北京2004年,北京市8个局办联合汇签并实施的《洗染行业管理办法》,对于解决洗染消费纠纷起到很好的调解作用。天津2005年发布《天津市洗染行业服务管理办法》。在洗染店洗坏了衣物,洗衣店要扣除折旧费后,将衣服折合现金赔偿给顾客。发生纠纷需要鉴定时,双方均要承当鉴定费用。待鉴定之后,哪方败诉哪方承担全部鉴定费用。店方以水洗冒充干洗,使用伪劣的洗染设备等行为将严惩。呼和浩特2005年,该市劳动局要求,该市从事洗涤工作的人员都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广东2005年,该省出台《洗衣洗涤消费争议解决办法》。明确要求,对造成被洗涤衣物损坏,无法正常使用,或虽能正常使用,但严重影响其原来的外观效果的,以及造成被洗涤衣物丢失的,经营者照实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同时详细开列了照实赔偿的种种情况和赔偿标准。
服务热线:0513-85516624
传真:0513-85521945
E-mail:nt3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