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述 >> 综合论述

孙瑞哲:纺织服装产业链何以变成“黄金链”?

发布日期:2008-09-06 21:07:41 纺织检测网http://www.nt315.com/

    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条上,中国到底如何来定位自己?谁都想往微笑曲线的上端攀爬。问题是,这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到底从何迸发?
 
  定位这个跳跃的支点,需要太多的杠杆支撑。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看来,实现“趋势研究”、“质量管理”、“色彩战略”、“社会责任”的产业链集成创新,将使中国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黄金链”。
 
  人物名片
 
  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
  
  10年前,时任中国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的孙瑞哲遇到了这样一个考题——“能不能让纺织品产品开发的手段,以一种集成的方式推广、贯穿到整个供应链之上?”
 
  给出这道考题的,正是当时任国家纺织工业局局长、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的杜钰洲。无疑,这也是当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给孙瑞哲提出的紧迫课题——“品牌战略”在纺织服装行业内初显理论价值,接下来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它真正拥有一套坚实有力的支撑体系与制度设计,使之成为贯穿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一条主线。
 
  而为了破解这道难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整整花了10年多的时间。
 
  “在这10年间,我们没有停留在理念和理论的探讨,而是将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举措一一付诸实施。”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的孙瑞哲对记者说道,“探索仍在继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现在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跺一跺脚,那么,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也会有轻微地颤动。这就是一种变化。”
 
  的确,要谋求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在各个领域内的“话语权”,对于一个原本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上唯命是从的后来者而言,努力“发声”显得太重要了。因为,谁都有预感,这将是它日后放声高歌的第一步。
  
  视角1
  流行趋势研究:供应商竞争力再造的“入门考”
  
  对于再造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孙瑞哲一直在寻找更为合适的视角切入。
 
  这一次,他没有把研究的视角定位于从国内供应链管理千差万别的需求出发,而是选择了看上去在“全球化时代”更为讨巧的一种思路——“定位于从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供应链管理有效对接的角度来考察,看看国外的一些强势品牌是如何运作的,再想想有没有我们可以直接对接的环节。”
 
  就这样,1998年和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孙瑞哲和他的团队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品牌市场进行了周密详尽地调研,考察的范围定位于“一些足以对整个供应链体系有号召力,能起到贯通作用的强势品牌企业”。也许,它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能帮助中国供应商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
 
  让他备感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见到想象中非常“庞大”的设计研发队伍,然而一切又看上去有条不紊。那么,到底是谁在支撑这个庞大的产品研发体系?
 
  这就是10年前孙瑞哲的新发现——“不是别的,正是品牌商底下庞大的优质供应商队伍,它们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它们不仅提供产品,而且还为品牌量身打造每一季的各种设计方案。”
 
  显然,除了世界上那些真正最“顶级”的品牌会保留自己的设计力量,国外一些具有“能够在市场上支撑大规模运作”的品牌,正在通过“设计外包”,或者把大量生产制造以及设计环节转给供应商,避免以前庞大的成本支出,并且同样达到了“一切尽在掌握”的运营状态。
 
  这样的品牌运作模式给当时的孙瑞哲以极大的启发。可是问题又来了,“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少有直接的中国供应商参与其中,大部分要么通过欧美国家的本土供货商,要么就是通过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供应商中转。”孙瑞哲思忖着,“为什么中国的供应商无法直接对接这些品牌商的采购需求?”
 
  孙瑞哲最终发现,中国纺织服装的“加工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但是“服务体系”的缺失却是其软肋。中国供应商可能很擅长质量控制和组织生产,但是却无法给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那么,设计这个服务方案体系的起点到底在哪里?在孙瑞哲看来,对“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将是构建供应商服务体系的一个基础环节。这既是中国纺织服装谋求“时尚话语权”的一种表达,同时,它也能成功地把企业超前、提前开发设计的能力激发起来。
 
  “考察了国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流行趋势发布。”孙瑞哲对记者说道,“对流行趋势的走势与判断是商业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直接决定你的服务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同时,流行趋势的发布考验着企业两方面的能力。首先,它能否对潮流趋势给予非常精准的判断,其次,它能够把走势与判断真正转化为一种产品。”孙瑞哲补充道,“‘流行趋势发布’搭建的信息平台,将成为中国供应商整合设计能力的一个‘现实窗口’。”
 
  1999年,“中国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系统工程启动。按照设想,它是以“培养中国优秀纺织品供应商,全球推广优秀中国纺织产品”为目标的行业项目,旨在通过行业上下游的协作,提升中国纺织行业产品开发整体水平,打造中国纺织行业自主品牌。
 
  其中,作为首要的环节之一,“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体系”将愿景定位于:从消费者生活方式研究入手,研究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潮流和市场变化,以及其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引发的流行方向,将消费潮流与纺织技术发展潮流进行结合,并通过行业媒体、国内外专业展会、专业活动等方式进行流行趋势的发布,将纺织品服装的流行资讯最大范围内传递给纺织服装相关企业和单位。
 
  而且,流行趋势的研究基于市场需求,集合色彩、纱线、面料、服装各个层面的国内外设计师、专家、品牌买手共同探讨提案;依托广大企业在流行趋势提案的基础上开发产品,每年两次的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是优秀企业优秀产品的汇总、是流行趋势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程;在入围评审遴选出产品后进行的流行趋势发布既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也为贸易对接的实操性打下基础。
 
  如今,这个平台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强有力的支撑,体现着对潮流信息的“集大成”功能,目前,它已经会聚了中国最顶级的面料供应商,成为拥有优势话语权的一个流行趋势发布体系。举例来说,在全世界第一大面料展“Inter Textile”和在法国巴黎的“Tex World”展会期间展出的Fabrics China-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已经成为国内外采购商“必到”的一个区域,因为这里所呈现的每一个创意,都有可能是他们对接中国优秀面料企业和掘金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起点。
  
  视角2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把握“质量话语权”
  
  孙瑞哲表示,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成为了目前优化产业供应链的又一个重要措施,这同样是中国纺织服装谋求“质量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他在调研中发现,除了那些已经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际品牌商会支持某些中国企业内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大部分中国企业提供的产品在发货之前,都会被要求将产品送到诸如ITS、SGS、MTL等国际检测机构中去检测。
 
  而另一方面,国际检测机构大都收费高昂,这对企业而言,无疑要承担更为高昂的检测成本。
 
  “已有的质量标准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与其不抵触的情况下,寻找到可以迅速对接国际质量检测的标准体系?”孙瑞哲的好奇心再一次指引他思考如何用不是“过分商业化”的手段,帮助企业“减少对商业检测的依赖”。
 
  首先是对现有标准的理性审视。孙瑞哲对记者说,“和国外纺织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同,我们主要从产品的原料入手,比如毛、麻、丝、棉等原料中强调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国外则通过最终的用途来明确产品的要求。更强调从使用性能来进行检测。”
 
  另一个不同就是“检测手段”。孙瑞哲表示,“国外一般依赖第三方的公共检测,它的检测实际上已经在无形之中融入到了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除非有消费者投诉启动的调查程序,一般很少有质量‘抽检’这种操作方式,而我们则强调依赖市场终端,等产品放到货架上后,以商品‘抽查’的形式来予以检测。”
 
  “现有的质量抽查体系有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寻找到另外一个切入点?能不能从供应链管理的‘检测服务’入手,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信誉度,最终达到免检的效果?这似乎是我们应该做,也是可以做的。”孙瑞哲表示。
 
  2002年,国际水平的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实验室在北京落成。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批准成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网络初步建成。
 
  “在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实验室里,拥有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配套。硬件具备了,接下来我需要的是软件,也就是可以推广的‘公共服务’。”孙瑞哲说道。有了第一块“试验田”的示范意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复制品”;质量话语权的把握,不是一家企业或者几家企业可以说了算的,在行业内,复制的力量很重要。
 
  可喜的是,孙瑞哲告诉我们,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努力下,目前已经有了11个质量检测中心。这些检测中心以提升中国纺织质量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集群中安营扎寨,包括上海、广东佛山、广东江门、湖北武汉、浙江萧山、浙江海宁、江苏吴江、辽宁大连、福建泉州、内蒙古等地。按着商业化和第三方公正的建设理念,形成了涵盖纺织纤维、纱线、面料服装,以及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服装辅料等全部检测项目的检测网络。
 
  “我不怕你去做对比实验,中国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一方面有后发优势,一方面有它的成本优势。”孙瑞哲笑道。
 
  “另外,我们还要帮助企业建立内部的质量检测室,辅助大量的专家培训,以减少企业对商业检测的依赖,更多地达到免检。如今,山东鲁泰、浙江雅戈尔、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上百家的企业在协会的指导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质量检测实验室。”将衡量的价值“标尺”拿到了自己的手中,同时融入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信任体系之中,这让孙瑞哲备感欣慰,而更多企业的积极反馈与参与,也将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谋求“质量话语权”创造更为良好的产业氛围。
  
  视角3
  建立色彩标准体系:挖掘“色彩附加值”
  
  据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合适的色彩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
 
  而从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上,“色彩”供应链管理体系同时作为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特定环节被单列,“国外的供应链条管理把色彩单列,因为它既和产品质量控制有关,同时也和产品的流行趋势有关联度,因此索性把它单列了。”孙瑞哲解释道。
 
  在他看来,建立中国的色彩标准体系,同样来源于以往“标准缺失”下谋求“色彩话语权”的想法。在色彩应用层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零售商和制造商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色样评估和核准。由于色样不准导致产品推迟上市,或是直接被退回样品和丧失订单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着手自行制订CNCS 颜色体系之前,国外色卡也几乎“垄断”了国际贸易的色彩沟通语言,并自信地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色彩标准体系,“复制”将是最简便的解决方案。
 
  这时候,孙瑞哲和他的团队们想要“碰碰”国外色彩标准的强势地位。
 
  2001年开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担了科技部“中国应用色彩研究项目”,建立了CNCS颜色体系,之后,通过广泛进行色彩调研,中心所属趋势研究部门、中国流行色协会、国外合作伙伴、采购商、设计师等收集色彩资讯,开展市场调查,最终研发出了第一版颜色体系,并确定了所用材料及工艺。
 
  2006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根据合作伙伴、市场相关方、色彩专家等各方意见调整体系,完成第二版颜色体系的试制,并携手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德塔颜色科技有限公司(DATACOLOR)等一起正式开始CNCS 纺织颜色体系标准的生产制作,同时,开展数字化色彩和数字化流行色彩的研究,将CNCS 颜色系统同数字化色彩接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CNCS 纺织颜色标准的制作。
 
  据介绍,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制订了相应的快速染色方案,只要到CNCS网站查询相应色彩的染色配方数据,在化验室经过简单修正,就能实现色彩的重现,迅速完成产品的染色加工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CNCS技术支持实验室也在不断完善“色彩配方数据库”,满足不同材质、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染色需求。
 
  如今,从灵感、色彩选定到采购面料、染色复现,CNCS时尚色卡和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都能确保色彩准确、快速地实现。孙瑞哲表示,同时具有流行趋势以及质量管理特性的色彩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集成创新的“亮点”之一。
  
  视角4
  社会责任体系:塑造产业链的“品行”
  
  在孙瑞哲看来,如今的品牌运作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能否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链条,牵涉到的是一个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品行”问题。
 
  “为什么总是要那么被动地让人‘验厂’呢?主动地建立一种信任不好么?”孙瑞哲表示,“如果企业能够主动地建立社会责任的机制,完全有可能理顺内部劳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能取得外部信任度的提升。”
 
  而这也是孙瑞哲一直以来强调的——品牌经营时代,“既关注生产什么产品,还要关注以何种材料、何种方式生产产品;既关注劳动生产力提升,还要关注和谐的生产关系;既关注产品本身质量和性能,还要关注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社会价值,引导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
 
  中国纺织服装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同样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坚定力量朝前推移着。
 
  据孙瑞哲今年6月18日在中纺协《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发布会上的发言,2005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式展开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的元年。
 
  2005年1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率团与欧美零售商和组织沟通社会责任建设问题。这一事件是纺织服装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推广的开端。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于北京成立,同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行业自律性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总则及细则。
 
  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和战略突破,在体系文件和实施工具不断趋于完备的前提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开始了专家团队的建设。在国内项目方面,开展了“10+100+1000”项目,即在10个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选择100家骨干企业逐步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大约1000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基础培训及能力建设培训;2007年5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欧洲外贸协会(FTA)在北京签署社会责任建设合作协议,就进一步在国际供应链上推广与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在中欧之间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战略合作。
 
  2008年6月18日,作为“首个行业性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正式颁布,被媒体冠之以具有着“透明的美德”,而其对“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的细则与精神也表现出“社会责任”体系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贯穿与渗透。
 
  “CSR-GATEs中的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部分,主要涉及供应链上的社会责任问题。公布这些数据,有利于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方互相了解和沟通,达成深层次的信任。也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孙瑞哲表示,“比如企业可以公开企业主要的采购商,其主要的社会责任要求及进行工厂查验的采购商的比例,报告期间企业接受采购商工厂查验的次数、以订单数或供货量计算的查验的覆盖率、企业在工厂查验方面的总投入以及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采购商的平均交货期限、企业的定价策略及产品价格在同行业中的相对水平等等。”
 
  可见,相对于之前的“被动应战”,到如今的“主动自律”,中国纺织服装社会责任体系的构筑与实践,同样表现出了产业链上每个节点对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诉求,而良性规则的确立与遵守,也将使得这个行业拥有更为宽广的未来。来源:中国服饰报

服务热线:0513-85516624

传真:0513-85521945

E-mail:nt315@126.com